close


受訪者:黃驗 (遠流出版社‧歷史領域主編)

地點:遠流出版社8樓‧智慧藏(www.wordpedia.com)工作室



(以下黃總編簡稱黃)



我:
 封老師要我們學生各自選擇一位,對他和他的工作內容感到興趣的出版社主編進行訪談。因為自我國中閱讀第一本實學社的小說起,就深深喜愛貴社的書,所以今天很榮幸能跟黃主編談談,想請您分享一下當初在實學社創立時的工作理念和過程。

創立理念和過程?

黃:
 當時遠流的總編輯周浩正先生認為,歷史小說在台灣當下算是一個無人開發地帶,尚有待經營。於是,他找了我和另外幾位在不同領域、擁有不同專長,但又志同道合的朋友,大家一起共同開發。
 為了要在一片荒蕪中找出一條路,我們當時也做了許多從沒有過的嘗試。比如實學社設立了一個羅貫中小說獎,以五年一期,每期100萬元獎金的方式,來尋找好的作者和作品。當初我們可以說是用這種半嘗試、半摸索的心態下去著手的。



我: 
 實學社的成績斐然可觀,從「小說36計」到「小說人物」系列,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內容。在這些歷史小說的編輯出版上,有否一些讓您覺得困難之處?

遭遇到的困難?

黃:
 從現在的回顧來看,歷史小說其實在台灣是不好經營的。
 其中一個原因是,歷史小說的現場並不在台灣,因此能夠可被經營的作者在台灣就非常有限。其次是政治上對於中國歷史的題材,往往冠上一些意識形態,而遭到干擾。再加上國內閱讀習慣的改變,讀者過去會買書的,現在可以利用網路在家裡閱讀了,而小說的銷路也就因此受到影響。
 面對這樣的困境,我們當時也想辦法做了一些突破,比如前述的羅貫中小說獎,歷來得獎的作家作品,都受到業界某個程度上的肯定。

   我也曾經前往大陸福建的莆田市,在當地組織了一個創作團隊,邀請大陸的國家一級編劇王順鎮先生擔任計畫總召集人,集合當地的歷史學者和著作家,進行「小說36計」這系列的創作。由大陸學者收集資料後,讓王總召調度作家來寫作,最後編輯工作則由台灣這邊的實學社進行,這在當時算是蠻特別的方法。
 我們總說「從歷史裡讀到的是現在,從現在中又看到歷史」國內在歷史的領域裡,很喜歡將之與實用方面來結合。因此我們編輯歷史小說,往往需要加上一些導讀、對談等,找出歷史故事與現代的連結意義,這其中也有點不得已的成分在。
 一般的市井小民離政治較遠,但還對歷史存有興趣者,通常偏愛的是趣味化、人性化、還有實用性。所以我們做「小說人物」系列的時候,就特別寫出傳主的人格特質、經世眼光、組織管理、還有領導跟決斷等能力,使它的內涵不在僅僅是文學或歷史,而包含了心理學、人際學、管理學、策略學…等各種現代知識。

   可以說,我們在這方面如果沒有稍微的突破,馬上就會被市場淘汰,因為歷史小說本身的取代性很高,假如今天沒有比別人更特別的東西,往往網路上面就能搜尋到了。
 這種情形我想未來只會更不利、而不會更好,這應該是所有同業都在想辦法要突破的。



我:
 上面談到在大陸組織創作團隊,還有台灣缺乏這類作者的情形,是否因為空間地域的關係,隔著一個海峽,讓我們台灣作家不利於歷史寫作;又或者大陸作家因為在地的關係,而有優於台灣作家的條件?

大陸作者這方面的條件優於台灣?

黃:
 坦白說,以客觀來看文史素養,台灣和大陸的作家差距很大。比如我早先到莆田,接觸大陸當地的作家,發現他們在史書的基礎非常扎實,對於歷史研究也相當透徹。反觀國內從事這方面寫作的作家,寫作技巧縱然非常強,但文化底子卻很缺乏。這就是其中最大的關鍵。
 當一個作家要重現歷史情境的時候,並不是熱熱鬧鬧帶過就好,要讓作品帶有歷史氣氛、又不失真實性,則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史底子。否則一個只是表面看起來熱熱鬧鬧的作品,則其實這些劇情放在任何小說中皆可以,而沒有歷史特色。

   而在歷史現場來說,對於台灣作家,因為我們看不到、身處的不是那個地方,所以談起來就不免空泛。比如今天假若要寫作的是台灣史,我相信台灣作家就一定可以寫出較大陸作家更優秀的作品,因為我們可以具體的到現場、親身體驗,尚不及的還可以用人員演出的戲劇方式,因而活靈活現。這就是在從事大陸歷史小說寫作的時候,對岸作家比起我們更得天獨厚處。
 歷史劇也是很好的例子,我們看大陸拍的歷史劇為什麼可以這麼生動有趣又不失真實,劇本在這裡面也佔了很大的因素。台灣有個特色是,比較走紅的歷史劇如康雍乾、紀曉嵐,唯有依附在這些比較Popular的劇本上的小說比較好賣,其餘來看其實都不好賣。我們可以說,國人對於歷史,尤其是大陸歷史,感覺依然是陌生的,甚至認為這些東西與我們無關。
 這些想法都未免過分情緒化了,當我們談到中國歷史的時候,其實在講的是文化上的東西,應該與政治暫時區隔開來。今天我們各自的政治立場不同,但我們同樣使用的是中國字,文化上我們具有相同的根源。

   今天台灣的作家,在歷史詮釋上有很強的能力,比如他們可以把歷史拿來與經營學、管理學結合,甚至檢視領導人物,這些在大陸作家則是禁忌。即便是消費文化、流行文化,我們都領先大陸,照理說,我們的環境這麼開放,各種題材都不應窒礙難行才對的。然而我們自己因為政治等因素,對自己的文化沒有信心,一談到大陸文化,我們就將之視為外來者,其實並沒有必要這樣。

   歷史小說除了在中國大陸,日本人也有許多著作。不過他們跟中國的作家比較不同的是,中國作家習慣遵照史實、或者一般大眾給予該歷史人物的評價來寫,頂多在細節的地方加以彌補,使之更有戲劇的連貫性,比如《三國演義》之周瑜打黃蓋;日本作家則不然,他們會依照自己的意志,完全百分之百的重新塑造一個他「希望是怎麼樣」的歷史人物,比如同一個德川家康,不同的日本作家寫起來就會是完全不同的模樣。雖然以歷史學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作品比較經不起史實的檢驗,但因為他們的想像力豐富、創意可以自由發揮,所以比起大陸作家來說,我認為更多了一點趣味在。



(待續)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aid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